应城市人民政府-四里棚办事处

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40200/2024-01111 主题分类: 土地
发布单位: 应城市政府办公室 发文日期: 2024-11-26
标 题: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应城市自然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修复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文字号: 应城政办发〔2024〕14号 效力状态: 有效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应城市自然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修复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4-11-26 浏览次数:73 字体:[ ]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应城市自然资源综合利用与

生态修复实施方案》的通知

应城政办发〔2024〕14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场,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应城市自然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修复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第十届六十一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应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1017

 

 

应城市自然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修复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强孝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工作目标,加快建设“两区一地一中心”工作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开展自然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修复工作,为我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资源、环境保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深刻把握应城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地质资源工作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作用,聚焦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求,加强地质工作同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推进膏盐地热等优势资源集约节约和高效利用,全面推进绿色勘查和绿色矿区建设,聚焦安全底线管控,服务四化同步,着眼支撑体系建设,以高质量地质工作服务,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坚持城镇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全面对接省“51020”现代产业集群、五大优势产业和9个新兴特色产业,深度聚焦孝感“4+2”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我市“2+1”主导产业集群(现代化工、绿色建材、新能源),着力打造三个国家级县域地质综合利用示范区:一是统筹地上地下资源,建设长江流域经济带生态示范区;二是建设地质安全风险空间治理示范区;三是建设矿山生态修复产业转型示范区。

二、资源现状 

应城市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历史久远,膏盐地热等矿产在促进全市国民经济不断增长和社会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前期探明矿产资源在经济发展中逐步消耗,以及国家、省生态环保政策和要求不断提高,亟待从地质工作角度聚焦存在的资源环境生态现状及问题,有的放矢、因地制宜,服务应城市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应城市矿产资源调查工作始于二十世纪50年代末期,六十多年来,中央和湖北省地质勘查单位在应城市境内进行了大量的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和科研活动。一是基础地质工作。全市境内先后完成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调查、地球化学测量,1:5万地球物理以及航空测量,1:5万应城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1:10万湖北省云应盆地地下水资源调查与区划等工作,基本查明了应城地质构造特征和矿产资源分布规律。二是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基本查明了全市矿产资源状况,截至2022年,小型矿床6处;勘查工作程度达到勘探5处、详查5处、普查6处,其中地热累计查明资源量2.754兆瓦、岩盐(NaCl)累计查明资源量135.37亿吨、芒硝(Na2SO4)累计查明资源量9.85亿吨、石膏(矿石量)累计查明资源量4.19亿吨、砂岩累计查明资源量20万吨。三是成矿区划工作。开展了全市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成矿预测、第三轮成矿区划和矿床成矿系列研究工作,划分1个Ⅲ级成矿带、1个Ⅳ级成矿区、3个Ⅴ级成矿远景区,对主要矿产进行了资源潜力评价,明确了后续找矿方向。

矿业及矿产品加工业在应城市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矿业开发为岩盐、石膏、芒硝及后续加工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尤其是应城市化工、建材等支柱产业奠定了基础。依托矿产资源开发,全市已形成了以岩盐、石膏为主的膏盐矿业经济区,以及地热为主的地热资源基地,膏盐泉成为应城市重点旅游资源发展依托

三、工作要求

开展应城市自然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修复工作,旨在加快全市矿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推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充分激发和释放矿业经济发展活力。

(一)坚持区域发展规划引领。当前,在矿产资源保障供给已成为矿业发展主要任务、矿业绿色发展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必然选择、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创新矿产资源管理的大背景下,《应城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远景目标》为矿业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十四五”时期着力构建中部绿色化工产业集聚中心区、打造绿色化工产业集群,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瞄准绿色化工方向,纵向延伸补齐补强“盐—碱—肥”盐化产业链条,横向耦合医药中间体、化工新材料等精细化工产业,加快新都转型升级、双环战略重组、湖北研妆、三棵树涂料等重大项目建设,力争2035年建成千亿级绿色化工产业集群。《规划目标》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显著的实效性,从需求端指明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向。同时,规划提出“融入大武汉、建成绿色循环新高地”发展路径,对接大武汉,融入武汉都市圈,长江经济带发展将带动应城市协调发展,城市化水平提升将显著增加相关矿产品的需求。

(二)挖掘矿业开发利用潜力。应城盐矿为固体石盐,储量大、品位高、埋藏浅、易开采,且具有良好的加工和工业利用性能。未来可提升岩盐、芒硝的综合利用率,提高芒硝产量。应城纤维石膏以其纯度高,选矿、加工的工艺较简单,成品性能好,在石膏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纤维石膏原矿供不应求,国际市场纤维石膏深加工产品俏销,原矿价格有上扬趋势,可依托石膏资源,建成石膏开采加工工业区,打造完整产业链条。

(三)促进国有公司转型发展。加强与省地质局所属地勘单位在推进自然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修复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借鉴宜昌、黄石已有成功案例和示范样板,实现优势互补,不断创造协同效应,实现共赢发展的良好局面,为我市国有公司转型发展提供借鉴。一是统筹资源、资产、资金,以资源、资产、股权进行融资,以资产总量和盈余公积壮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信用等级。二是扩大产业布局,形成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发挥矿权资源优势,深化与驻应央企、省企合作,推进资源项目综合开发利用,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形成资本、技术、人才、市场全要素的可持续发展强劲动力,为加快挺进县域经济“全国百强”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保障。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应城市自然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修复工作专班”。推进战略性矿产找矿行动、生态修复、地质项目合作事宜,强化我市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储备,加大矿山生态修复力度,统筹协调三个国家级或省级示范区创建工作。

(二)建实合作平台。市财政局设立找矿专项资金,资金规模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市蒲鑫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依法选择具备地质勘查技术优势的合作对象,联合成立矿业公司,实施矿产勘查开发的综合利用,实现政府、国有公司与相关技术单位等多方合作新模式。相关技术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争取国家、省在我市部署相关重点勘查项目;负责对接省地勘基金中心推进我市地质勘查项目;负责全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相关技术支撑保障工作。

(三)三个示范基地创新引领。一是统筹地上地下资源,建设长江流域经济带生态示范区。将全市区域范围绿化植被、水面、光伏、风电、尾气收集、新型储能等,整合成碳汇资源,利用地下盐腔,储能或存放干冰,实现地下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示范。二是建设地质安全风险空间治理示范区。实现地质监测信息化智能化,增强实时监测能力和预警能力,达到防控地质安全风险的示范。三是建设矿山生态修复产业转型示范区。治理地下矿山、塌陷矿区,开发地下溶腔,发展压缩空气储能和干冰储存,达到生态修复和转型示范。

(四)实施中长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战略目标。第一阶段:鼓励矿业公司通过市场化方式收购已有的盐矿探矿权、石膏矿采矿权、地热矿权,加强探矿权勘查工作,尽快形成采矿权,扩大深部资源量,有效实现资产底盘壮大;结合相关技术单位拥有的地质勘查、测绘、地质灾害勘查及施工的资质优势,合资矿业公司实现新的收入及业务发展。第二阶段: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在市财政局设立找矿专项资金的保障下,利用相关技术单位地质勘查的技术优势,对应城市空白区优先找矿靶区开展膏盐以及地热资源勘查工作,实施深度钻探验证,突破深部找钾瓶颈,综合评估重点矿集区钾盐资源潜力,力争形成一处钾盐找矿勘查示范基地。第三阶段:利用应城市岩盐、石膏、地热资源的优势,开展应城市云应盐矿区盐矿勘探、地热资源可行性勘查、汤池温泉地热资源补充勘查、石膏矿勘探等找矿项目,为应城企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提供资源支撑。

(五)全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一是在矿山地质灾害隐患点、塌陷隐患区域建立国家级地质灾害观测站,实现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系统,定期对地面塌陷、沉降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塌陷迹象;同时,建立预警系统,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发出警报,为政府部门采取应急处置、避让措施提供技术依据。二是做好已发灾害区域治理。塌陷发生后,采用回填、压实或者结构覆盖、支撑等方式进行治理,恢复原地表使用性质。三是实施隐患排除工程。提前探测塌陷可能发生的区域,采用注浆、回灌等方式填充地下溶腔,防止塌陷发生。

(六)统筹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围绕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一是在已治理塌陷区实施土地复垦,恢复原生态系统。二是开展矿区及周边农田整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耕地提质改造,开展农田面源污染治理、小微水体(沟渠、塘堰等)治理等恢复工作。三是开展河流、水体综合治理,对河道进行清淤、截污、生态修复、生态护坡、岸线治理,实现岸渠两侧景观绿化亮化,提高生态品质。


附件:应城市自然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修复工作专班组成人员名单



附件

 

应城市自然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修复工作专班

组成人员名单

 

  长:胡光怀  市委副书记、市长

副组长:盛必胜  副市长

            市政府党组成员、市政府办公室主任

  员:甘鸿鸣  市政府办公室四级调研员

李庆明  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梁新宏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

李鸿志  市财政局(国资局)局长

蒋家彪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

胡向阳  市审计局局长

    市应急管理局局长

卢红学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

陈小平  市科学技术局局长

胡继雄  孝感市生态环境局应城市分局局长

韩志斌  市蒲鑫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

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蒋家彪、韩志斌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工作专班日常工作。

       【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