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八五”普法实施以来,我们坚持“法”“景”融合,扎实推进法治建设系列示范创建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目前,全市累计建设孝感市级各类示范点88处,省级法治文化建设(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3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2个,形成覆盖城乡、不同类型、不同特色的法治建设示范创建工作格局。
全面统筹 “法”系心上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法治应城建设,以高质量普法宣传为抓手,深入推进各级法治示范创建活动。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工作汇报,研究推进措施。市委分管领导先后两次召开专题推进会,跟踪督导指导工作。各地各部门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4821”工作法,按照“示范引领、典型带动、稳步推进、均衡发展”的原则,坚持“一盘棋”谋划,统筹推动市、镇(街道办事处、场)、村(社区)三级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着力打造法治示范乡镇、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法治示范机关(单位)、法治文化公园(广场)、法治示范学校、法治示范医院。具体工作中,各地各部门坚持内容丰富、创意新颖、形式多样原则,注重借助专业设计、策划和施工机构力量,创新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使各类法治文化宣传阵地既具有丰富法治内涵,又能打动人心、吸引公众,着力推动法治文化阵地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让法治示范创建真正接地气、有温度、润民心。
特色示范 “法”亮基层
法治文化是法治建设的支撑和灵魂,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迈入新境界的当下,我们着力推进特色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创新普法宣传形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枯燥的法律条文进行全新演绎,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法治宣传教育的社会效益,打造特色法治宣传教育品牌,使法治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长江埠办事处致力打造法治文化建设风景线,以镇区入口沿线“张家山民主法治示范村+苏左村民主法治示范村+长江埠街道法治文化长廊+大普村法治文化主题公园”为主轴,在路段、社区、街道、广场等不同区域布设法治文化长廊、石刻、标识,全方位、多层面宣传涉及群众生活方方面面的法律法规。通过标牌、宣传栏、漫画故事等简单易懂的形式,使法律知识融入群众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群众的法治意识。郎君镇聚焦镇区功能,打造以镇区一条街、镇区法治文化休闲广场、卫生院、中心小学、程谢村、土桥村为核心,向周边知府村、东村辐射的法治文化建设矩阵,成为全市法治文化建设集群的一张名片。
市纪委监委、市文旅局聚焦廉政法规宣传,以专题宣传《监察法》为主要内容,挖掘本土英烈事迹,高标准建成应城市许百昊革命英雄业绩陈列馆。通过对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应城籍许百昊英烈相关史料进行挖掘后再创作,并运用多媒体设备增强与观众的互动性,使观众真切体会到法律就在身边,从而增强了尊崇法律、践行法律的精神自觉。
市开发区彭吕社区聚焦城区人口集聚核心区,建成长荆法治文化公园,该园是一个以民法典和禁毒为主题分布于中心城区火车站东西两区的大型法治文化公园,园内集石刻、雕塑、标识、灯箱、长廊、亭台、宣传栏等形式于一体,白天游人如织、晚上休闲散步成群,已然成为我市中心城区一道靓丽风景线。
城中办事处、城北办事处、田店镇、汤池镇等地充分挖掘地域传统文化,着力打造家门口的法治文化圈。城中办事处新河社区落雁晚集、城北办事处“舒”心调解工作室、田店镇百姓大舞台和风之驿景区、汤池镇方集村陶家湖遗址等修建一批设施完善、管理规范、方式多元、数字赋能、社会认同的集法治宣传、文化传承、道德滋养、知识普及、生活休闲于一体的高品质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实现精准普法、生动普法、有效普法、高质量普法,让“法”伴行群众左右、点亮百姓生活。
拓展融合 “法”韵悠长
将法治文化和公园(广场)“德”文化、机关“廉”文化、村(居)“和”文化、镇区“兴”文化、校园“善”文化、医院“仁”文化深度融合,拓展普法内涵,丰富普法形式,不断提升法治示范创建的针对性、实效性。
坚持“德”文化与法治文化公园(广场)建设相结合,精心打造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德”文化元素为一体的法治文化公园(广场),赋予公园(广场)新的文化活力,让老百姓在闲庭信步中接受法治的熏陶和洗礼。东马坊在紧邻汉宜大道和镇区入口处打造“东马坊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步道旁、草坪上、长亭中随处可见法治文化宣传标牌,让群众在闲庭漫步、欢歌曼舞中感受法治氛围,享受法治文化“盛宴”。
坚持“兴”文化与法治功能镇区建设相结合,紧扣居民日常休闲健身需求,把普法工作融入群众生活中,打造镇区法治文化休闲广场。天鹅、黄滩、长江埠等乡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精心选用贴近群众生产生活的各种法律条文、名言警句、法治漫画、举案说法、生活格言、法治书画、法治历史人物等内容,通过墙体彩绘、个性化宣传牌、灯柱印字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展示,既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又生动形象、易读易懂。长江埠办事处大普村将法治文化广场与原有的居民文体活动广场相融合,让居民在休闲健身中自然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地了解法治理念,提高法律法规意识。居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法治氛围,得到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
坚持“和”文化与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相结合,把法治元素融入村规民约、家风家训、自治组织章程,推动法治文化与民俗文化、乡土文化进一步融合发展。四里棚、城中、城北、杨岭、汤池等乡镇结合党建示范带创建活动,利用村(社区)党员群众活动中心院(墙)、橱窗、法治文化书屋和法律图书角等宣传阵地,打造墙面法治格言、漫画板报、法治宣传橱窗、法治影片播放相结合的群众法治文化休闲广场,更好满足群众的法治文化需求,有效促进家庭和美、邻里和睦、村(社区)和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城中办事处汪家台社区将社区“大党建”与法治“大宣传”有机融合,新建“法治长廊”“法治灯箱”“法治花草牌”“法治文化宣传栏”等多个法治文化景观点,打造家门口的法治文化小区,让小区居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近距离领略法治文化、感受法治精神。
坚持“廉”文化与法治机关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倡廉于有形、润物于无声”的廉政文化作用,营造浓厚的法治廉洁文化氛围。市委办以创建“清廉模范机关”为目标,把培育清廉文化作为清廉机关建设的重要内容,立足自身职能定位,打造“廉品牌”,强化“廉教育”,激发“廉动力”,提升“廉实力”。市税务局在进行税收法治文化建设的同时,着力加强机关廉政建设,建设“德润园”、“七彩活动室”、“三文”文化,开设“道德法治大讲堂”,在全局内部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法治氛围。
坚持“善”文化和法治校园建设相结合,让校园成为青少年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和知善、行善的美丽乐园。全市城乡中小学校充分利用教学楼、围墙、走廊、橱窗、电子屏、草坪等载体,大力宣传“善、德、礼、让、孝”等历史小故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浓厚了校园法治氛围。同时,通过落实道法课、模拟庭审、手抄报、征文、宪法晨读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现实出发,让道德文化与法律知识真正转化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市一中通过对校园内建筑、景观、设施、环境的综合改造,对校园进行“善文化”植入,为各楼体分别命名为明德楼、启智楼、行善楼、知善楼,让学生深刻感受中华传统美德魅力。
坚持“仁”文化与法治医院建设相结合,在医院广场、庭院、楼道设立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以及医院制度建设等宣传牌、法治草坪牌、路灯牌,建设医院“仁爱”文化,用“仁爱”精神引领医院发展。市人民医院秉持“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病人,质量至上、关爱生命”的院训,打造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长廊,通过设置宣传牌、灯箱牌、石刻、草坪牌和楼道科室等文明法治用语,不断提升医院法治化发展水平。
坚持“调”文化与专门工作室创建相结合,“以案说理”、“以案释法”。田店镇“老田说事”,按照“人走到哪里,就将普法宣传带到哪里”的工作理念,以接地气、有特色的宣传,持续推动普法活动走深走实。“老田说事工作室”架起政府联系群众“暖心桥”,已成为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宣传法律法规、化解基层矛盾、融洽邻里关系的“门诊室”和群众的“服务员”,年均开展政策法治入户宣讲上千人次,深受群众的喜爱。“老田说事”工作室用一场“接地气”的法治宣传“典”燃了群众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热情、温暖了群众的心田。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在孝感市局的坚强领导和精心指导下,在兄弟县市的相互交流学习下,我市法治示范创建焕发新活力。但是,与上级要求和兄弟县市优异成绩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示范创建整体水平还不高、特色亮点工作不多、宣传的针对性和质效性还不强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推进会为契机,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法治建设示范创建工作,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应城,为我市冲刺全国“百强”提供坚强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