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城市 2021 年财政决算及 2022 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议意见处理工作情况的
报告
——2022 年 12 月 28 日应城市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上 应城市财政局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8 月31 日,市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财政局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 2021 年财政决算及 2022 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对财政决算和预算执行提 出四点建议,市财政局党组高度重视,及时研究落实措施,现将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涵养优质税收环境
培育良好的税收环境,是财税部门和纳税人的共同事业。2022 年,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住经 济一揽子政策精神,严格落实退税减税降费政策和制造业中小微企业阶段性税收缓缴政策以及阶段性 疫情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我市积极应对各种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出台各种政策性优惠措施,给企业 保驾护航。2022 年缴费人共享受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 38775.94 万元。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 19207 万元、缓税缓费 10597.13 万元、新增减税降费 8971.81 万元。积极落实减免租金政策。全市共 减免租金 835.57 万元,惠及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计 1165 户。积极向上争取中央先进制造 业专项补助资金、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省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 5527 万元,激励企业科 技创新,受益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明显提升。继续落实惠民惠企“免申即享”政策。兑付“免申 即享”资金 855.8 万元,惠及市场主体 293 家。支持开发区园区建设,拨付开发区产业发展扶持专项 资金 24553 万元,促进了市经济开发区良性发展。打好“财政+金融”组合拳。落实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建立完善“四补”机制,资本金持续不断充实。加大担保增信力度,维护行业信用。建立“4321” 新型政银担业务分险机制,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型政银担在保业务 26 笔金额 3515 万元,同比 增长 100%。
二、扎实兜牢“三保”底线,重点民生高效保障
不折不扣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兜牢“三保”底线,增进民生福祉。2022 年,拨付企业养老保 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以及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共 18.36 亿元,有效保障了老有 所养。拨付医疗保险 5.84 亿元,安排资金 4728 万元,持续做好公共卫生补短板工作;城乡居民基本 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 30 元,有效保障了病有所医。全市财政投入疫情防控经费 2 亿多元,全 力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完善退役军人社会保险接续工作,拨付优抚对象生活补助 3100 万元; 统筹做好城乡低保、五保、孤儿、流浪乞讨、残疾人、精神病患者等困难人员救助工作,拨付困难群 众生活补助 9018 万元;教育支出完成 71000 万元,持续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和优质教育资源配置, “双减教育”全面落实,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拨付资金 454 万元,资助家庭困难学生 4586 人次。拨 付资金 1217 万元,全力支持“荆楚文旅名县”及国家级度假区创建,促进地方文化旅游事业发展。 继续实施“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积极支持数字场馆建设和全市应急广播建设。科普经费由人均 0.5 元提升到人均 1 元。强化企业稳岗,发放稳岗补贴及稳就业奖补 700 万元,惠及 347 家企业 13765 人, 发放 54 万元培训补贴,培训人数达 699 人,企业员工和劳动者技能水平不断提升。
三、力推预算管理一体化,绩效评价深度融合
2022 年,市财政局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问题,结合本级绩效管理现状及财政预算管理一 体化系统对绩效工作的相关要求,一是统一思想、明确责任。结合审计部门提出的预算绩效管理存在 的问题,市财政局召集全市部门预算单位参加预算绩效专门会议,部署绩效管理相关工作,细化具体 责任。二是在预算一体化系统中实施监控,将绩效管理贯穿于预算资金使用始终。明确绩效运行监控 范围、内容、程序以及工作要求,督促各单位分析预算执行进度较慢、绩效水平不高的具体原因,及时采取分类处置措施并加以完善。
四、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财政风险
2022 年,省财政厅下达我市政府债务限额 686105 万元:其中一般债务 359582 万元,专项债务 326523 万元。目前我市政府债务余额为 840999.72 万元:其中一般债务 307820 万元、专项债务 326523 万元、隐性债务余额为 206656.72 万元。债务总额和分项债券均在限额内,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 风险等级被省财政厅政府债务管理处评为绿色。2022 年全省债券资金已发行完毕,我市收到省财政厅 拨付债券资金 16.31 亿元,其中:新增一般债券 3.23 亿元,新增专项债券 9.04 亿元,再融资债券 4.04 亿元,债券资金已全部分配到具体项目。按《预算法》规定,政府债务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一般债务 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专项债务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2022 年累计偿还本息 107588 万元。其中:偿还省财政厅债券本息 77021 万元,偿还隐形债务 30567 万元。
2023 年,全市将继续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合理安排各项支出,保障财政平稳运行。